“若甚憐焉,而卒以禍”、“且焉置土石”……不清楚大伙兒在初、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情況下看到這種語句,有木有一個字一個字的拆出來講解?有木有思索過“焉”在這其中的功效?有木有和大家現(xiàn)代漢語語法的叫法比照一下?有得話那更非常容易了解這篇文章內(nèi)容說的?熱藎??]有得話也沒事兒,能夠認真閱讀接下去的?熱蕁?
1、兼詞
兼具介詞“于”和指示代詞“是(此)”的含意,一般用于動詞或動詞構造以后,詳細介紹關涉到的人、事、物、場所等。
比如:
①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(《鄭伯克段于鄢》)
②王無罪歲,斯天地之民至焉。(《寡人之於國也》)
2、指示代詞
一般用在及物動詞以后當做賓語,代指前邊出?F的人、事、物等。
比如:
①及驟嘗焉而摩擦阻力猝來,頹然喪矣。(《論毅力》)?D?D嘗焉:嘗試做這件事情。
②若甚憐焉,而卒以禍。(《種樹郭橐駝傳》)?D?D憐焉:愛惜老百姓。
3、疑問代詞
一般用于動詞或動詞性構造以前表明疑惑,可譯為“哪兒”、“如何”等。
比如:
①焉得以知是且非邪?(《答李翊書》)
②姜氏欲之,焉辟害?(《鄭伯克段于鄢》)
③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(《季氏將伐顓臾》)
4、語氣詞
做為語氣詞,“焉”可用于句中或句末,表明不一樣的語調(diào)。
(1)表闡述語調(diào),可譯為“了”,或不譯。
比如:
①因此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地之美為盡在己。(《莊子。秋水》)
②我則或一日而返焉,或二三日而返焉,或五六日而返焉,故之岸終不能達也。(《論毅力》)
(2)表疑惑語調(diào),可譯為“呢”。
比如:
①則不才益將緣何報焉?(《報劉一丈書》)
②君何患焉?(《鄭伯克段于鄢》)
③雖幾于成,其用于人也奚取焉?(《答李翊書》)
加王老師微信:17376852159 ,免費獲取一份價值1980元學歷提升大禮包(學歷提升方案+輔導教材一套+直播課程+通關技巧+模擬試題)